优秀教师风采(六)——陕西省教学能手张伊璇
所属分类:名师风采 阅读次数:274 发布时间:2024-04-23
张伊璇,中共党员,一级教师,咸阳长庆子弟学校语文教师、班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石油普教中心教学骨干。从教以来,张老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陕西省教学能手张伊璇
潜心教学 行稳致远
“一个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与尊敬,就首先要把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一个教师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就首先要拿出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教学中,张老师积极践行课改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前她认真备课,深挖教材,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收获知识、启迪智慧。执教小学时,她尤其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每天早读师生一起畅游文学殿堂,成为一天里最美好的时光。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故事大赛、建立阅读存折、绘本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一批热爱读书的孩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阅读的种子。
执教中学后,她指导学生在阅读之余,向经典作品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她还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专题活动,如朗诵、演讲、好书推荐、名言分享等课前五分钟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课本剧表演、辩论赛、我最喜欢的作家等课外活动,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堂到生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两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还有多名学生的优秀习作在《咸阳日报》发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多年来,她执教的毕业班语文教学成绩在渭城区名列前茅。
春风化雨 倾心育人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日常的交互活动里,她努力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她经常与孩子们谈心,课间、活动课、走廊角、操场边,聊聊他们最近的烦心事、爱读的书、喜欢的歌等。送柴静的《看见》和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给喜欢文学,但沉溺网络言情小说的女孩,期待她的眼睛能看到真实世界的疾苦,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更丰富的心灵世界;写信安慰临近中考却突逢父亲重病而忧心忡忡的孩子,赞许他的坚强,鼓励他拼搏奋进不让父母挂心;毕业时将班级中的十盆绿植送给小组竞赛中从来没得到过奖励的孩子等等。这样的体贴和用心,也许风过无痕,也许会在某个孩子的心中留下温暖的回忆,作为班主任们,相信每个人的教育生涯中都有许许多多这样不值一提的小事,一路行来,一路播撒爱心和善意,只期望每个孩子能长成更加阳光明媚的样子。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她一直秉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注重榜样效应;协调科任教师,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与家长保持友善亲密的联系,共建育人环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及创造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奋发、求实、进取的良好学风。张老师所带班级团结向上,凝聚力强,学风浓厚,多次被评为“三风”竞赛优胜班级,多次在校运动会及中华诵经典诵读等活动中夺得集体奖项,张老师也多次获评优秀班主任。
张伊璇老师和学生
厚积薄发 勤耕不辍
从教十三年来,她勤学不辍,从未放松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她知道,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注入活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和不断更新的教育环境;听专家讲座、读理论著作,及时记录阅读心得和教学灵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认真对待每学期的展示课,不再局限于课堂的花团锦簇和教师个人的才能展示,不再执着于课堂的奇思妙想,转而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终身成长,努力追求扎实而生动,能够润泽生命的语文课堂,把每次公开课当做一次学习成果汇报,在校内开展讲座,分享教育心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懈的努力终于结成了累累的硕果。张老师参与完成省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及获奖;获陕西省中小学第二届、第五届微课大赛三等奖,咸阳市第五届微课大赛二等奖,获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一等奖,获“全国中学语文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渭城区汉字听写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石油普教中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遇见教育的美好,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专业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师生在相互影响和彼此濡染中实现螺旋式提升,朝着美好的方向循环往复递进,最终让彼此蜕变成最好的自己。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教育之路点缀得香花弥漫,愿大家都能遇见教育的美好。